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压力犹存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需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通过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就可以更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发展动能。
近日,财政部公布三季度将发行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4只发行时间较原计划提前。此外,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的消息也引起高度关注。一系列密集举措显示,宏观政策正在加紧发力,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更坚强支撑。
从总体看,今年宏观政策呈现“靠前发力”的特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前5个月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达4.2%,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各项重点支出保持较高增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显效,促进了国内需求扩大,生产供给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例,下达162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强力支持,点燃消费热情、释放内需潜力。此外,2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带动投资作用持续显现,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5个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继续改善。不过,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压力犹存,需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推动政策尽快、充分落地见效,更好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推动已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充分发挥红利。促进扩大内需方面,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三季度部分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发行即释放了这个信号。今年用于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总额达5000亿元,通过及时、有序下达新的批次资金,确保“两新”资金供给,提升“两新”政策效能。另外,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
我国宏观政策仍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面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应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更好地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本面。近期,央行、财政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设立额度达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举措,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反映出提振和扩大消费政策正在持续加力。此外,有关部门也明确要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频频出手的“大招”,显示出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
船到中流浪更急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人到半山路更陡。尽管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通过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就可以更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发展动能,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曾金华)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