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进行顶层设计,致力于构建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正规配资排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古老的中华文明依水而生、伴水而兴,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既是赓续历史文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亲自擘画确立、推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从全局高度寻求治理之道,为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善。自2023年起,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已开展三轮,有力推动了江河保护治理工作,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疾得到有效整治。此次《意见》的出台,对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既明确重点任务,又构建治理矩阵;既守住“江河安澜”的安全底线,又谋划“人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我国江河保护治理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善治国者必重治水。近年来,我国在江河保护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逐步提升。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陆续实施了50多座新建水库工程,预计可增加5亿立方米库容,新建多座防洪水库,对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进行达标加固,有效提升防洪水平。持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许多城市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开展节水型企业、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显著。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提前完成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2025年的目标。水生态保护与恢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长江岸线腾退162公里,复绿1225平方公里,重现昔日美丽容颜。“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江豚等珍稀物种频繁现身,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通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补水等行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江河保护治理工作仍面临挑战。当前,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不足仍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全国有近70%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水生态系统恢复也面临着管理、技术上的诸多瓶颈。此外,公众对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须建立更为有效的公众教育体系和参与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工作,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其一,聚焦任务、细化措施、强化部署,建立健全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工作机制,推动江河保护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其二,加强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江河湖海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智慧水治理”。加大对江河保护治理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如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技术创新,提高洪水预见期与预报精准度,研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等。大力培养生态文明建设各层次专门人才,对现有从业人员加强培训与能力提升,为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其三,传承弘扬水文化,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增强全社会爱水、亲水、节约水、保护水意识,通过多渠道创新传播江河保护治理相关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和途径,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江河保护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白春阳正规配资排名,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